行业研究|2023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报告(一)
第一部分 科技服务业概览
一、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内涵
1.科技服务业的简要定义
科技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以及经验、信息等要素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它涵盖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等多个领域,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助推器、减震器、引路牌、补给站”的功能,助力释放科技企业价值,聚焦核心研发环节,缩短技术市场化时间、研发周期、审批流程等,在关键节点导入资源,实现风险规避,避免企业高成本试错,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投入,让科技创新企业科技集中力量发挥长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带动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的重大转变,三次产业正在进行深度跨界和融合发展,科技服务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定位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科技服务业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行业部门在我国被归为具有公益属性和事业性质的范畴。200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以下称《意见》),倡导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促使众多传统的公益型、事业型服务部门逐步向市场型转变。这为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路径,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改革进程。《意见》着重强调,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新兴领域,尤其是技术开发业(涵盖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开发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以及专业的科技培训业等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部分。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科技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着重培育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科技金融服务业和创新创业服务业(简称新型科技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领域,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是基于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所提供服务的新兴业态,也是知识与资本高度融合的智慧密集型产业。要全力推动为技术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服务的技术交易平台建设,培育专业的科技成果评估鉴定机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等新兴主体;积极鼓励并引导风险投资机构、科技担保机构等参与科技金融服务,以及为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建设。通过搭建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开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以及提供创业辅导、技术研发支持等多种途径,向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面向科研机构、高校及广大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涵盖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全流程的创新创业服务,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和优化生活性服务业。2011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1年之后国家再次专门针对服务业发展出台政策文件。该意见明确指出推动部分服务行业规模化发展,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准则,加速推进具备规模化发展条件领域的发展进程,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均应积极探索规模化经营。同时还要求将各类服务机构划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服务机构都要转型为企业或实行市场化运营,非经营性机构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这些均为我国科技服务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有力促进了科技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推动科技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十二五”期间及后续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强调要全力推动面向创新的服务业态,促进科技创新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针对科技服务业发展,尤其指出要充分发挥政策对科技服务业的扶持和引导作用,鼓励发展多元化的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和创业孵化服务业,以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激发创新活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从产业分类角度而言,在我国明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后,国家相关部门对产业进行了系统划分。早期,金融保险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一同归属于流通部门。在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中,金融保险业与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同属商业流通相关分类,而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并入了其他服务业门类。1998年以后,依照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金融保险业从原来的商业流通大类以及其他服务业门类中分列出来,单独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门类——金融保险业。2013年,我国开展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之后,依据2011年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服务业生产核算中一个新兴且独立的门类,凸显了其在现代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独特价值,反映了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演变和细化的过程。
3.科技服务业的市场边界
科技服务业在研发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这包括为各类企业和机构提供研究开发服务,支持其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这些服务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各个阶段,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也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领域。科技服务机构通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创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这有助于缩短科技研发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
科技服务业还包括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这些服务为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了保障,通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认证,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这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知识产权服务也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管理服务。这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防止知识产权被侵犯,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利用和交易。
科技咨询和评估服务也是科技服务业的关键领域。这些服务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市场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咨询和支持,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决策和实施方案。同时,科技评估服务还可以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
科技服务业还包括科技金融和科学技术普及等服务领域。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投融资支持,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科学技术普及则通过举办科普活动、制作科普作品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科技服务业的服务领域广泛,行业范围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
4.科技服务业的运作模式
在服务模式上,科技服务业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服务模式。例如,定制化服务、平台化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等。这些服务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政府引导模式: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创新创业基地等方式,引导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发展创新服务业。政府还积极提供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创新平台,为创新企业提供办公场地、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等服务。
大企业孵化模式:大型科技企业通过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基金等方式,扶持和孵化创新创业团队,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并进行创新服务。这些大企业可以提供科技资源和市场资源,帮助创新企业发展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大企业带来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
此外,科技服务业还在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在创新点上,科技服务业注重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引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优化服务流程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科技服务业也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共享经济、众包众创等,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科技服务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创新:科技服务业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通过应用新兴技术,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市场创新:科技服务业也注重市场创新,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监测机制,全面了解市场需求,以拓宽市场空间和提高服务价值。
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也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创新点。例如,推动服务从单一服务向深度定制服务转变,使服务更加精准、针对性更强;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和监管,促进服务标准化和优质化等。
5.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科技服务业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桥梁,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涵盖了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等多个领域,为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支持。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科技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其发展历程也充满了变革与创新。从全球范围看,科技服务行业历经四个阶段,早期探索阶段(工业革命之前)、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快速成长阶段(二战后)、创新融合阶段(21世纪)。
从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科技服务行业也迎来了快速成长。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科技服务行业发展历经萌芽期(1992-2006年)、起步期(2007-2013年)、发展期(2014-2020年)扩张期(2021年及以后)四个发展阶段。
科技服务业全面渗透于科技工作的各个层面与完整流程。以其广泛性和关键作用,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融合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国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坚实支撑力量。
二、科技服务业的基础分类
1.科技服务业九大领域
为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国务院于2014年以国发[2014]49号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对科技服务业的细分方向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将科技服务业分为: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九个类别。
(1)研究开发及其服务。主要包括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活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资源,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的研发服务;积极培育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新业态等。
(2)技术转移服务。主要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为科技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
(3)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主要包括提供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服务。
(4)创业孵化服务。主要包括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面向科技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创业指导、天使投资等服务。
(5)知识产权服务。主要包括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
(6)科技咨询服务。主要包括面向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战略研究、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外包等服务。
(7)科技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创新链上下游,提供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创业投资等服务。
(8)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主要包括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科学普及及其衍生出的模型、教具、展品等服务。
(9)综合科技服务。主要包括面向产业集群和区域发展需求,开展专业化的综合科技服务。
2.科技服务业新兴业态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目录》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技术、装备及产品,有利于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其中,涉及环保行业的鼓励类有13大项,包括大气污染物治理和碳减排、生态环境修复和资源利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
其中,就科技服务业这一产业,从2019年到2023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个背景下,发改委对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具体到科技服务业种类的调整,从16项减少到10项,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聚焦重点领域:随着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领域和业态逐渐成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新的10项条目更加精简,更加聚焦在科技服务业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使得政策指导更加明确和具体,可以更加聚焦这些重点领域,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投向这些领域。
优化条目设置:在2019年的目录中,可能存在一些条目设置不够精准或重复的情况。通过对目录进行优化和调整,可以更好地反映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提高目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对不同条目的比较和分析,筛选出更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领域,将其列为新的条目,以更好地支持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引导发展方向:发改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可以引导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减少一些条目可能意味着这些领域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或者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和创新。同时,增加或保留的条目则代表了未来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虽然条目数量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性降低。相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深入推进,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发改委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时,仍然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并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其健康发展。
具体分类如下:
(1)研发服务业
研发服务业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新技术为媒介,对科研技术提供研究、发展以及技术服务。这包括科技研发及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究院所、科学技术创新联盟等专业的科技研发服务机构。此外,研发服务业还涵盖了农业、医药等传统行业的科技研究服务,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2)工业设计服务业
工业设计服务业专注于将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中,以提高产品的外观、性能和用户体验。工业设计服务涉及产品造型设计、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多个方面,对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3)科技中介服务业
科技中介服务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连接了科学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科技中介服务包括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让、科技项目孵化等服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4)信息咨询服务业
信息咨询服务业以提供各类信息、数据和知识服务为主,涵盖了市场研究、竞争情报分析、数据挖掘等多个方面。信息咨询服务业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决策支持、风险评估和战略规划等服务,有助于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和决策质量。
而从服务方式的差异性、组织性质的差异性上进行划分,科技服务机构类型可以分为研究与试验发展类、技术推广服务类、科技中介服务类、其他科技服务机构。
目前可以用三个定位来概括科技服务业,第一个是科技创新的服务商,它主要是提供这种技术和知识的商品;第二个是新型的高端服务业,它区别于传统的服务业,具有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以及辐射带动性强三个特征;第三个是它在功能上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圈中,它提供的是高效促进这种供需对接的一个角色。
科技服务业也是整个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服务于整个科技创新的全链条,从研究、小试、中试到最后的产业化整个阶段。目前在国家的角度来讲,明确划分了九大领域,根据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程度可以划分三大层次:第一个是核心层,主要包括研发设计、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孵化以及科技金融服务4大领域,这是整个科技服务业里面最核心的部分,相对来讲它的门槛也是最高的;其次是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作用的,包括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以及科技咨询服务;最后较弱的就是科学技术普及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的相关业态。
三、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科技服务业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服务性、商品属性、外部性、知识密集型、创新性、强大的裂变效应。
服务性、商品属性、外部性:科技服务业通过服务表现出来,是一种科技活动,其产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利用技术和知识为各行业提供智力服务,如科技知识产权、专利、版权服务等,具有典型的服务性。科技服务产品是运用自身知识和智力资源创造的劳动产品,并通过转让和购买实现交换,具有商品属性。同时,科技服务产品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特性的混合产品,具有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使用价值,充分体现了外部性。
知识密集型:科技服务业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种公共性服务,同时又为顾客及消费者提供商业化服务。该行业研究开发资金占GDP的比例较高,从事科技服务的生产者主要是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科技劳动者,特别是以创造性劳动力为主。科技服务企业的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以上,知识资本与技术资本具有特殊地位,因此,科技服务业属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定义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创新性:科技服务业运用现代科技知识、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提供包括研发、设计、策划、传播等在内的智力服务。通过优化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必要政策和资金等路径来实现创新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强大的裂变效应:科技服务业具有包容性大、裂变效应特别明显的特征。它是经济、科技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信息服务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信息通讯(ICT)服务业。随着科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机器人技术都有可能从科技服务业中裂变出来,形成新的行业。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科技服务业的核心价值和独特性,使其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四、科技服务业的产业链条
科技服务业所属产业链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涵盖了从上游到下游的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链条的上游,主要是资源类要素和采购类要素的提供者。资源类要素包括各类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单位,这些机构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支持。同时,人力资源、法律顾问、财务管理、投资机构等众多中介机构也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和支持。采购类要素则包括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装修服务公司、建设材料供应商、不动产持有方等,他们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设施保障。
中游则是科技服务行业的核心环节,包括技术交易市场、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等。这些机构利用现代科技知识、现代技术和分析研究方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科技服务业还涵盖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
在链条的下游,科技服务业则主要服务于各类科技创新企业、区域政府、有转型升级需求的大型企业或个人创业者。科技服务业通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帮助这些机构和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科技服务业的链条是一个从上游到下游的完整系统,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相互依存。链条的顺畅运转,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