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4330302

智库微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国资路径

立场决定战场,趋势决定长势。从政策信号中看出立场,看清趋势,是科技企业高管层当下最应该强化的基本功。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政策信号对于下一年度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至关重要,对经济体系内的万千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九项重点任务其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排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这就是2024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最需重视的政策信号。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存在着脱节和“两张皮”现象。具体到企业就意味着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没有足够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以确保企业能够撑到市场爆发;大量科技创新成果没有及时转换为现实的市场订单;科技创新产出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 国有企业在我国产学研用创新链条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在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上,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建立多种形式合作关系,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优势,积极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技术产品。因此,相比于以往参与国家级、省市级重大项目、寻求投融资或银行资金支持,融入央国企体系逐渐成为了民营科技企业的主要诉求。然而,出于对国央企体系的不熟悉,企业大都会认为,进入央企只有一条道路:进入供应商名录。而这条路之难,难于上青天。路径的稀缺成为了民营科技企业最大的拦路虎。

其实不然,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背景下,除了供应商名录外,科技企业还有两种路径融入央国企体系:混改和技改。第一条“混改”路径。这类路径是从控制权的角度切入。通俗来讲,这是通过股权变更的方式“卖身”给央国企,进而融入央国企体系,获得巨量市场订单,从而获得快速成长。这类科技企业创始人或成为央国企体系内的职业经理人继续留在企业做贡献或全身而退,重新选择职业道路。例如南网科技,通过混改实现首发上市,实现了资本化和技术引进;再如徐工机械,通过吸收合并控股股东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进而整体登陆资本市场,同时分拆下属子公司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据不完全统计,混改后,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第二条“技改”路径。具体来讲,科技企业凭借自身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恰好能够解决央国企自身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而通过“技术遴选-联合项目-市场订单”的免招投标路径融入央国企体系。这种方式不存在民营科技企业控制权的变化,仅仅是市场空间的极大拓展。

总体而言,第一条路径靠命,科技企业在行业赛道艰难深耕,偶遇央国企发力该行业,顺势卖身上岸,但几率很小。第二条路径靠技术嗅觉,前瞻性了解央国企需求,进而针对性开发,以市场化方式进入央国企视野。这条路径是值得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尝试的路。在央国企重点发力的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要行业赛道内存在大量的技术空白点,亟需新建各细分领域内的供应商体系。假如科技企业能够从技术维度抓住空白点,那便能获取“研发即应用”的先发优势,进而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产业引领。

 

作者介绍:齐迪,中关村新兴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秘书长助理,主持联盟央国企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型工业化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筹建与运行等相关工作。2023年起任北京市科协党校分校办公室主任。过往长期从事央国企政策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工作,曾为中国融通、中国诚通等中央企业以及阜阳投发等区域性国有企业提供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结构调整、品牌文化建设等咨询服务,为北京联动成都、合肥、苏州等区域经济合作、“双招双引”高质量推进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系统落地方案。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智库微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国资路径
创建时间:2024-04-26 15:50
浏览量: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