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4330302

智库微观|新质生产力当中蕴藏的底层商业逻辑

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社会舆论当中的政经热词,也是今年两会期间的高频词汇。“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从大数规律看,企业的生存发展越来越需要适应环境,而非一意孤行地改造环境。环境感知的敏锐度直接决定着科技企业,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领域内科技企业发展的成色。当下,新质生产力无疑代表着时代中的一类趋势,理解它并挖掘出它背后暗含的底层商业逻辑,对于提升科技企业生产发展质量,减少资源盲目投入,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给出了明确系统的阐述: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那么,这一概念对科技企业而言,有哪些指导意义呢?

 

01.新质生产力中蕴藏的“环境观”

从驱动要素看,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这种创新并非存量市场里生产要素的简单组合,而是要满足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者当中的一个或多个。

如果将这三类创新还原到政策环境中,对应的就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就是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基础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如果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共同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当中,那么,科技企业就更能与地方政府同向而行,为自己在区域经济结构中找到最佳的“生态龛”。

02.新质生产力中蕴藏的“战略观”

从评价指标看,新质生产力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高科技指的是企业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科技含量,这里的高科技并非强调要实现基础性突破,而是指产品或服务当中应当是多种科技的创新配置以解决新场景当中的商业问题。毕竟基础性突破意味着长期的投入,但从企业生命周期看,3-5年是大多数企业很难迈过的坎。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很难从“基础性突破”中获取商业成长,能够做到的就是发现新场景中的商业问题,而后用恰当的组合去解决它,并从中获得回报。因此,企业商业资源的投入要放在“解决新问题上”而不是“盲目追求尖端科技的突破”。高效能意味着多快好省,涉及生产资料的运营、生产方式的改进、市场推广的提升等等。因此,高效能并非单一的技术提升,而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效能的实现是“人、机、料、法、环”多种要素有效协同的结果。因此,科技企业在提升高效能时,也要将组织、文化、品牌等软性因素一并纳入决策范畴,不能走进“唯技术论”的误区。

03.新质生产力中蕴藏的“价值观”

从约束条件看,新质生产力要符合新发展理念,即要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绿色。科技企业在进行研发等活动的过程之初,就要将“绿色”嵌入进去。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了国际共识,未来绿色产品或服务将会成为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基本条件。忽略这一点,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将会大大减少。此外,结合当前国内外局势,在五大发展里面之外,科技企业也要将“安全”放到“绿色”的同等地位。

需要特别注意,新质生产力是有产业边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就强调了这一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企业在选择自己发展方向时,不要盲目“跨界”。从产业发展历史看,多元化发展始终对企业具有致命的诱惑,跟风式、运动式的多元化大多会引领企业走向失败,但唯有那些“一专多能”、对自己资源优势有着清晰认知的企业才能长存,比如华为长期聚焦主航道,再比如苹果放弃了造车。

作者介绍:齐迪,中关村新兴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秘书长助理,主持联盟央国企协同创新中心和新型工业化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筹建与运行等相关工作。2023年起任北京市科协党校分校办公室主任。过往长期从事央国企政策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工作,曾为中国融通、中国诚通等中央企业以及阜阳投发等区域性国有企业提供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结构调整、品牌文化建设等咨询服务,为北京联动成都、合肥、苏州等区域经济合作、“双招双引”高质量推进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系统落地方案。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智库微观|新质生产力当中蕴藏的底层商业逻辑
创建时间:2024-03-08 14:09
浏览量:0
浏览量:0